《出师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前夕呈上的一篇奏章,以其真挚的情感、严密的逻辑和深邃的内涵而闻名,被誉为古代文学的瑰宝,本文将深入解读《出师表》的原文与翻译,旨在展现其历史价值与文学魅力。
原文:
臣诸葛亮陈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途崩逝,如今益州疲弊,实为国家存亡之秋,侍卫大臣在内不懈努力,忠诚之士在外忘我奉献,皆因追念先帝之恩,欲报答陛下,陛下宜广开言路,发扬先帝遗德,激发士气,不宜自谦过度,以堵塞忠言之路。
宫中府中,一体同功,奖惩功过,不应有异,如有作奸犯科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彰显陛下公正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法度不一。
侍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皆良实之士,忠诚纯正,先帝选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悉宜咨询,施行必能补阙漏,有所增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通晓军事,昔日试用,先帝称之能,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宜咨询,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先帝在时,常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皆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乱世求全性命,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命臣以相父之职,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权衡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翻译:
臣诸葛亮陈述:先帝开创的事业尚未完成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分为三国,益州已经疲弊,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侍卫大臣在朝廷内不懈努力,忠诚的士子在朝廷外忘我奉献,这都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恩遇,想要报答陛下,陛下应该广泛听取意见,以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激发志士的士气,不应该自谦过度,以堵塞忠诚进谏的道路。
宫中和府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不应该有差异,如果有作恶违法或忠诚善良的人,应该交给有关部门论定其罪行和奖赏,以彰显陛下公正明亮的治理,不应该偏袒私情,使朝廷内外有不同的法度。
侍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诚实善良的人,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应该咨询他们,再施行,一定能够弥补不足,有所增益。
将军向宠,性格温和,行为公正,通晓军事,过去曾经试用过,先帝称赞他有能力,因此大家一致推举他为都督,我认为军中的事情,都应该咨询他,一定能够使军队和睦相处,优劣分明。
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前汉之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件事,无不叹息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诚正直、宁死不屈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可以期待了。
我原本是一个平民,在南务农,在乱世中只求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之间闻名显达,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自降身份,三次到草庐中拜访我,感叹不已,任命我为相父,于是答应先帝出外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受任命,在危难之际接受命令,从那时起已经有二年了。
先帝知道我谨慎,所以在临终时把重要的事情托付给我,接受命令以来,夜忧愁叹息,担心不能完成先帝的托付,以免伤害先帝的智慧,因此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军备已经充足,应当率领三军,北定中原,尽我所能,消除奸邪,恢复汉室,回到旧都,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权衡利弊,竭尽忠诚提出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敌人、恢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惩处我的罪过,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德行的建议,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以彰显他们的过错,陛下自己也应该深谋远虑,咨询好的建议,听取正确的言论,深刻追念先帝的遗诏,我非常感激所受到的恩惠。
解读:
《出师表》不仅是诸葛亮忠诚与智慧的体现,也是其政治抱负和人格魅力的展现,以下是对《出师表》的几点解读:
忠诚: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对先帝刘备的忠诚,以及对汉室复兴的坚定信念,他不顾个人安危,屡次北伐,以实现先帝的遗愿。
智慧: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上的建议,如“亲贤臣,远小人”,“广开言路”等,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理念。
感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对先帝的怀念之情,以及对陛下刘备的敬仰之情,真挚感人。
道德: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强调“赏罚分明”,“公正无私”,体现了他的高尚道德品质。
文化: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如“亲小人,远贤臣”,“前汉所以兴隆也”,展示了他的文化底蕴。
《出师表》是一篇具有深刻历史价值和文学魅力的文章,它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