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忧国忧民传承清风 2025-08-06 18:01 1086
春望,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9年,正值唐朝安史之乱后期,国家陷入动荡,民不聊生,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的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

杜甫春望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杜甫春望中的忧国忧民之情,春望原文,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体现,忧国忧民,传承,第1张

《春望》,系唐代杰出诗人杜甫所作的五言律诗,成诗于公元759年,正当唐朝安史之乱尾声,国势动荡,民生凋敝,杜甫在诗中倾注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对民众疾苦的无限同情,充分展现了他那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怀。

让我们一同领略这首诗的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以“春望”为题,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望见国家山河的景象,我们将逐句解析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图片:春望原文,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体现)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的深切悲痛,尽管山河依旧,国家却已陷入衰败,城市里的春天景象,草木茂盛,生机盎然,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国家的破败与自然的生机形成鲜明对照,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句描绘了诗人因时局动荡而感到悲痛,见到花儿盛开不禁泪如雨下,听到鸟儿的叫声又感到心惊,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花儿和鸟儿赋予了情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此句描绘了战争连绵不断,诗人家人分别已久,家书成为他最珍贵的寄托,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将家书的价值夸大到“抵万金”,表达了家人团聚的渴望和对战争的痛恨。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句描绘了诗人因忧虑国家命运而头发斑白,焦虑不安,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的白发比喻为“不胜簪”,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

《春望》原文充分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国家破败、民不聊生的时代背景下,杜甫以诗人的敏锐眼光和深厚情感,关注国家命运,关注人民疾苦,展现出了崇高的爱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在当今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习杜甫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面对国家的发展和命运,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大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春望》原文是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体现,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伟大诗人的担当和责任,在新时代,我们要传承这种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