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魅力诗意清风 2025-06-28 0:20 698
《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一篇散文,原文如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

岳楼记,杜甫诗意与范仲淹情怀的千古交融

岳楼记,杜甫诗意与范仲淹情怀的千古交融,千古名篇岳楼记原文赏析,杜甫诗意与范仲淹情怀的交融,魅力,诗意,第1张

《岳楼记》乃北宋文学巨匠范仲淹所著之散文杰作,其文如下:

庆历四年之春,滕子京因谪守巴陵郡,翌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于是重修岳楼,扩其旧制,镌刻唐代及当代诗赋于其上,嘱我作文以记其事。

余览巴陵之胜景,实以洞庭一湖为最,其势如吞长江,衔远山,浩瀚无垠,横亘无际;朝暮之间,气象万千,此乃岳楼之壮观,前人已有详述,然北连巫峡,南接潇湘,迁客骚人,常聚于此,览物之情,岂无同感?

至于连绵阴雨,数月不晴,狂风怒吼,波涛汹涌;日月隐匿,山岳隐现;商旅停航,帆樯摧折;黄昏时分,昏暗无光,虎啸猿啼,登斯楼者,必怀去国之情,忧虑诽谤,满目凄凉,感极而悲。

而若春光和煦,景色明媚,湖面波澜不惊,天光上下辉映,碧波万顷;沙鸥飞翔,锦鳞戏水;岸芷汀兰,郁郁葱葱,有时长烟消散,皓月千里,波光闪烁,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者,必心旷神怡,荣辱皆忘,举杯邀风,其乐融融。

嗟乎!余尝探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情,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若无此等人,吾将归往何处?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楼记》原文,非仅散文之佳作,亦为文学史之瑰宝,以下为对原文之赏析:

此文以岳楼为背景,描绘洞庭湖之壮丽景色,彰显作者对自然美景之热爱与赞美,开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交代写作背景,为后文情感抒发奠定基调。

文章通过对不同季节、不同景象的描写,展现岳楼之“大观”与“气象万千”,从“连绵阴雨,数月不晴”到“春光和煦,景色明媚”,作者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将岳楼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文章以“迁客骚人,常聚于此”为引,引发对“览物之情”的思考,在作者眼中,人们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各不相同,有的“怀去国之情,忧虑诽谤”,有的“心旷神怡,荣辱皆忘”,这种情感变化,反映了人们内心之丰富与复杂。

文章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核心思想,表达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在作者眼中,真正的仁人,无论身处朝廷还是江湖,都应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百姓疾苦。

文章以“若无此等人,吾将归往何处?”表达作者对知音难求的感慨,此句既是对自己人生境遇的反思,也是对当时现实的批判。

《岳楼记》原文以其优美的文字、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千古名篇,它不仅展现了范仲淹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重读这篇名篇,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意与情怀,体会到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