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千古奇文清风 2025-07-03 10:56 984
《过秦论》是西汉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贾谊的一篇著名政论文章,原文收录于《新书》中,这篇文章通过对秦朝兴衰的深刻剖析,揭示了历史上一个强大帝国的兴亡规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以下是对《过秦论》原文及翻译的详细解读,《过秦论》原文(原文)秦始皇帝,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威震四海,莫不宾服,乃使蒙恬北……...

过秦论,揭秘秦朝兴衰的千古奇文

过秦论,揭秘秦朝兴衰的千古奇文,过秦论原文与翻译,剖析秦朝兴衰的千古奇文,千古奇文,第1张

《过秦论》是西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贾谊的传世之作,收录于《新书》之中,这篇文章以其对秦朝兴衰的深刻剖析,揭示了历史上一代强盛帝国的兴亡规律,蕴含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以下是对《过秦论》原文及其翻译的详细解读。

《过秦论》原文

(原文) 秦始皇帝,自以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威震四海,莫不臣服,乃使蒙恬北筑长城,以备胡;南取百越,设为郡县;东并齐国,西吞巴蜀,南并楚国,北并燕赵,海内大定,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废诸侯,立郡县,遂废井田,以利豪杰;又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职以总摄,秦十年,大旱,百姓饥谨,乃发仓粟以赈之,于是百姓怨声载道,皆曰:“吾君不仁,吾父不慈,吾兄不友,吾弟不恭。”秦王闻之,大怒,乃令赵高、李斯等,诛杀大臣,以平之怨。

(翻译)

秦始皇帝,自恃德行兼备三皇,功绩超越五帝,威震四海,无人不臣服,于是派遣蒙恬北筑长城,以防备胡人侵袭;南征百越,设立郡县;东并齐国,西吞巴蜀,南并楚国,北并燕赵,海内统一,于是废弃先王之道,焚烧诸子百家之言,以愚化百姓;收缴天下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武器,铸成十二个金人,以削弱百姓的力量;废除诸侯制,设立郡县,废除井田制,以利于豪杰;又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职掌管,以总揽大权,秦朝十年,遭遇大旱,百姓饥荒,于是发放仓库粮食以赈济,然而百姓怨声载道,都说:“我们的君王不仁,我们的父不慈,我们的兄不友,我们的弟不恭。”秦王听闻,大怒,于是命令赵高、李斯等人,诛杀大臣,以平息百姓的怨气。

《过秦论》翻译解读

《过秦论》原文以秦始皇帝为背景,通过描述秦朝的兴衰过程,揭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以下是原文翻译的解读:

  1. 秦始皇帝自认为德行兼备三皇,功绩超越五帝,威震四海,无人不臣服,表明秦始皇帝自视甚高,认为自己的德行和功绩无人能及。
  2. 秦始皇帝通过军事手段,不断扩大疆域,实现了海内大定。
  3. 秦始皇帝实行严酷手段,削弱百姓的力量,以巩固统治。
  4. 秦始皇帝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5. 秦朝在自然灾害面前,无法有效应对,导致百姓生活困苦。
  6. 百姓对君王的失望和不满,反映了秦朝统治的危机。
  7. 秦始皇帝为了平息百姓的怨气,不惜诛杀大臣,导致政治动荡。

《过秦论》通过对秦朝兴衰的剖析,揭示了历史上一个强大帝国的兴亡规律,对于我们认识历史、把握现实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