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诸葛亮出师表清风 2025-07-02 6:10 1006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一篇著名辞表,原文如下:臣诸葛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忠诚智慧典范,诸葛亮出师表原文解读

忠诚智慧典范,诸葛亮出师表原文解读,出师表原文,诸葛亮忠诚智慧之典范,诸葛亮,出师表,第1张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撰写的著名辞表,其原文如下:

臣诸葛亮谨言:先帝创业未半,不幸中途崩驾,如今益州疲弊,正逢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侍卫之臣在内不懈努力,忠勇之士在外忘我奉献,皆因追念先帝的殊遇,愿以此报答陛下,陛下宜广开圣听,发扬先帝遗德,振奋士气,不宜轻视自己,言辞不当,堵塞忠言之路。

宫中与府中,本为一体,赏罚、评价,不应有异,如有作奸犯科者,或有忠善之士,皆应交付有司审理,以彰显陛下公正之治,不宜偏袒,使内外法度不一。

侍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皆忠诚良实,心思纯正,先帝因此选拔他们辅佐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皆宜咨询他们,施行必能弥补不足,有所增益。

将军向宠,品行端正,军事才能出众,昔日试用,先帝赞誉其能,众人推荐他为督,愚以为军中之事,亦宜咨询他,必能使军队和睦,优劣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常与我谈论此事,无不叹息痛恨桓帝、灵帝,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皆为忠贞良臣,愿陛下亲近信任他们,汉室之隆,指日可待。

我本一介布衣,躬耕于南,在乱世中只求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扬名,先帝不以我出身低微,屈尊三次到我茅庐中咨询,我感慨良久,如今南方已定,兵甲充足,当率领三军北定中原,竭尽驽钝之力,铲除奸凶,恢复汉室,返回旧都,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之职责,至于权衡利弊,进献忠言,则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愿陛下将讨伐逆贼、恢复汉室的重任托付于我,如无成效,请治我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振兴德政之言,请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疏忽,以彰显其过失;陛下亦宜自行谋划,咨询贤能,采纳良言,深追先帝遗诏,我感激不尽。

如今我将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原文展现了诸葛亮忠诚智慧之典范,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忠诚报国: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对先帝刘备的忠诚和对汉室的忠诚,他继承了先帝的遗志,决心完成未竟的事业,充分体现了他的忠诚品质。

智慧治国: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展现了智慧治国理念,强调选拔贤能之士,远离奸佞之徒,强调宫中和府中应行动,共同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体现了他的智慧治国理念。

谦虚谨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了谦虚谨慎的品质,自称出身贫寒,并非贵族出身,表明自己并非为了名利而投身政治,这种谦虚谨慎的态度,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敢于担当: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敢于担当,面对国家危难,他毫不犹豫地承担起责任,提出为国家付出一切,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使他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

情感真挚:《出师表》原文中,诸葛亮对先帝刘备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表达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在出征前,他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表现出了对国家和的深情厚谊。

《出师表》原文展现了诸葛亮忠诚智慧之典范,他的忠诚、智慧、谦虚、担当和真挚情感,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事迹和品质,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