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儒家思想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大学》乃儒家经典之翘楚,位居《四书》之首,由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及其弟子们共同编纂而成,这部著作深入阐释了儒家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被誉为“儒家智慧之纲领”,本文将结合《大学》原文及其现代翻译,对这部经典进行详尽解读。
《大学》原文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古之君子,其修己也,严于律己,薄于待己;其接物也,厚于待人,薄于待己。
- 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必败,无所事事,必作恶。
-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其为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大学》翻译
- 大学之道,在于彰显光明之德,亲近民众,达到至善的境界。
- 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彰显光明之德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的人,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的人,首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的人,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的人,首先要真诚自己的意念;想要真诚自己的意念的人,首先要达到自己的认知;达到自己的认知,在于研究事物。
- 事物有根本和末节,事情有开始和结束,知道事情的先后顺序,就接近了道。
- 古代君子,在修养自己时,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待自己谦虚;在待人接物时,对待他人宽容,对待自己谦虚。
- 君子一定要谨慎独处,小人闲居必败,无所事事,必作恶。
- 富贵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可以润泽身心,心胸宽广,身体安康。
- 从天子到庶民,都应以修养身心为本。
- 那些为人孝顺、尊敬兄长的人,很少会犯上作乱;不犯上作乱的人,很少会作乱,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道就产生了。
- 知道的人不如欢的人,欢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 静心修身,节俭养德。
《大学》的现实意义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其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通过对原文与翻译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大学》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的理念,以及强调道德修养、重视人际关系、追求至善的精神,在当今社会,这些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大学》,汲取其中的智慧,为构建和谐、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