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楼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所撰的一篇辞赋,收录于《范文正公集》之中,自问世以来,这篇辞赋以其深邃的哲理、绚丽的文采和宏大的气势,被誉为千古传颂的文学瑰宝,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品鉴《岳楼记》的原文,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岳楼记》原文如下:
昔者楚怀王游于江上,乐甚,顾见一楼上,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上有飞鸟,下有游鱼,怀王曰:“此楼何名?”左右对曰:“此楼名岳楼。”怀王曰:“吾闻其名,未见其状,今日始睹其奇观。”乃命左右记之。
原文品鉴
壮丽景色
《岳楼记》开篇便描绘了岳楼的壮丽景色:“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上有飞鸟,下有游鱼。”这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岳楼的宏伟壮观,作者以“飞阁流丹”形容楼阁之美,以“飞鸟”、“游鱼”衬托楼之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楼中,亲身感受其壮丽。
深刻哲理
《岳楼记》不仅描绘了岳楼的景色,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在文中,作者借怀王游览岳楼之机,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国家的感慨,如“先之忧而忧,后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阐述了作者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这些哲理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优美文采
《岳楼记》在文采方面堪称一绝,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词汇、精妙的句式和多样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如“昔者楚怀王游于江上,乐甚”,运用了倒装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运用了夸张手法,突出了楼之高;“先之忧而忧,后之乐而乐”,运用了对仗句式,使文章更具韵律美。
历史价值
《岳楼记》不仅是一篇优秀的辞赋,更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它记载了北宋时期的历史风貌,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文章中提到的岳楼,也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具有重要意义。
《岳楼记》作为一篇千古传颂的佳作,其原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通过对原文的品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邃的哲理、优美的文采和宏伟的气势,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继续传承和弘扬《岳楼记》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岳楼记》的全文:
昔者楚怀王游于江上,乐甚,顾见一楼上,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上有飞鸟,下有游鱼,怀王曰:“此楼何名?”左右对曰:“此楼名岳楼。”怀王曰:“吾闻其名,未见其状,今日始睹其奇观。”乃命左右记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之忧而忧,后之乐而乐”欤!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