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崇高的品德,成为了蜀汉丞相,被誉为“卧龙、凤雏、庞统”三杰之一,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一位饱含文化底蕴的文学家,在他的众多著作中,《诫子书》尤为闻名,被誉为修身养性的经典之作,本文将带领大家深入品味《诫子书》的原文,一同探讨其中蕴含的深邃智慧与修身之道。
《诫子书》原文如下: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称意,及其衰也,悔恨已晚矣,吾常念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原文赏析
(图片: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赏析,智慧与修身之典范)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开篇便强调了修身养德的重要性,诸葛亮认为,君子应当以内心的宁静为修身之本,以生活的节俭来培养德行,这种思想深刻揭示了内在修养与外在节俭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后世树立了修身养性的典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提出,唯有淡泊名利,方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唯有保持内心的宁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这一观点揭示了人生成功的真谛,提醒我们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要坚定信念,保持清醒的头脑。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诸葛亮认为,学习需要静心专一,才能有所成就;而才能的积累,离不开勤奋学习,这一观点强调了学习与才能之间的紧密联系,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指出,放纵与懒散会导致精神不振,冲动与急躁则会败坏性情,这句话告诫我们要自律,克服惰性与冲动,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诚宜开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提到要发扬光大先帝的遗德,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句话体现了他的忠诚与担当,也为后人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榜样。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修身之道,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指南,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学习诸葛亮的高尚品质,秉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信念,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